马天恩打定主意出去玩,又怕被吴仲堵住,眼睛一转,想到一个主意。连忙喊来随身丫鬟,“燕子,过来。”马天恩的丫鬟是家生子,娘是厨房的管事,爹爹负责府内的一些采买,她又是和马天恩一起长大的,虽然人长的丑了点,作事笨了点,却是马父亲自安排,一直跟着马天恩的,也是少数知道马天恩是女子身份的知情人,按马父的说法,蠢点好,不容易有其他想法。
燕子赶紧跑过来,伺候马天恩穿衣服,谁知道被马天恩拉住,耳语了几句,燕子吓的连连摇头。谁料马天恩拉住她的手不停的撒娇,“燕子姐姐你就帮我这一回吧。这几天我都快闷死了,你看我都瘦了。看在咱们从小到大的情份上,你就帮我出去玩半天吧。我给你带瑞芳斋的点心回来好不好,对了,我上次给你吃带的千层糕,可是从化州运来的,昨天船到的闸口,这次如果买不到,下次就又要等好久了。”
“可是,如果被吴先生发现,老爷肯定会责罚我们的。”
“放心,发现不了,难道他还敢来掀我被子不成。你让顺哥躺我床上,你就说我不舒服,我出去看看,买完点心就回来,肯定不会有事的。”
“可是,这大白天的,少爷你怎么出去啊,到门口也会被拦住的。”
“这个你就别管了,少爷我自有办法。”
燕子自然扛不住马天恩的软磨硬泡,只好答应。把小厮顺哥叫来,连诱惑带威胁,逼他躺在马天恩床上,然后马天恩溜了出去。
天刚蒙蒙亮,马天恩自然是熟门熟路从狗洞又钻了出去,跑到街上,感到肚子有些饿,突然想吃老陈家的灌肠了。
说到老陈家的灌肠,也算是二闸特色了,他家的虽说是灌肠,却是由炒熟的面粉跟红曲调成。“猪肠红粉一时煎,辣蒜咸盐说新鲜。”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,这个鲜,不只是味道鲜美,还有颜色鲜嫩。淀粉加红曲,团之为肠形,蒸熟为“粉灌肠”,看上去和真正的猪肠一般无二,价格却低了很多。老陈头的刀法也是一绝,他不是把灌肠放在菜板上,而是一手拿刀一手拿灌肠,刀口从下而上,旋成有薄有厚的菱形片,一根灌肠切成五十片,一片不多,一片不少,炸出来薄的焦厚的嫩,一碗灌肠两种口味,配上蒜汁,油而不腻。
马天恩喜欢来吃,一方面是因为口舌之欲,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会有很多码头工人来这吃,这些特别会讲故事,经常把他们听来的天南地北的故事讲给马天恩听。
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,自投罗网。还有什么,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狱无门你闯进来,说的就是马天恩现在的心情。
马天恩从家里做贼一般偷跑出来,顾不上欣赏墙外的风光,一路小跑到了陈记灌肠处,然后,她停住了。
那是什么。一袭青衣,儒雅天成,初起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,不知道是太阳的光辉还是他自己的神彩,明明是吃灌肠,却生生变成一副会流动的画,一举一动都那么风雅,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贵。
但这不是重点,重点是,这是马天恩辛辛苦苦逃出家门想要躲开的先生——吴仲。
吴仲抬头看到马天恩朝自己跑来,又象是被定住了一样傻傻的看着自己,自然无比的指了一下自己前面的位子,“坐。”
马天恩有些心虚的坐了下来,老陈头认得马天恩,不等她开口,直接说道:“马少爷来了,等一下,马上就好啊。”
“那个,真巧啊。”马天恩没话找话说。
“是啊,没想到咱们师徒口味这么一致。你也大早上跑来吃,晨读了吗。”吴仲停下筷子,好整以暇的看着马天恩。
“读了读了,其实我是有个词不会,特意来请教先生的。并非是为了吃灌肠。”马天恩脑子一转,马上有了对策。
“不知道有什么词能让你跑这么远来问为师。”
“我看《礼记》里,有一句话是,文武之道一张一弛,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所以特地来请教先生。”
“呃,这个词啊,就是你说之前闲的太久了,现在需要紧张一下。我看你每天再默写一百个大字吧。”
这时,老陈头把灌肠配着蒜汁端了上来,马天恩看着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,却突然觉得没有了食欲,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拿着筷子,刚夹到一片灌肠,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。看到马天恩皱着眉嘟着嘴摆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,吴仲突然觉得这个学生很可爱。说到底,自己来马家也是算计了他,而且人和人本就不同,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考进士。读书更多的是为了知礼,识人。
“你已经读了一段时间书了,不如我们今天的课业改一下,去积水潭看荷赋诗如何?”吴仲一本正经的地说,听到这话,马天恩欢快的大叫一声:“好啊好啊,我最喜欢赋诗了。”说着,大块朵颐起来。